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数码常识数码常识

excel将一列数据平均分成多列(把一列数据平均分配到多列)

2025-05-11人已围观

excel将一列数据平均分成多列(把一列数据平均分配到多列)
  有时候我们的Excel表格里只有一列数据,如果需要打印出来的话,就是

  把一列数据平均分配到多列

  浪费纸不说,还很丑,这样打印的表格你真的敢拿给老板看吗?

  对于这样的数据,就需要把一列平均分配到多列,通常有两种方法来实现,先来看看操作的方法:

  一、操作法将一列数据变成多列

  步骤1:先设计好需要拆分为几列,然后将标题手动做好;

  本例中计划拆分8列。

  步骤2:在C2单元格输入A2,向右拉,Excel会自动为我们填充到A9。

  步骤3:在C3单元格输入A10,向右拉;因为第一行已经到A9了,所以这一行就是A10开始,一直填充到A17。

  步骤4:选中两行一起下拉,假设有160个数据,每行8个,那么下拉20行就够了;

  步骤5:按Ctrl +H组合键打开查找和替换,查找内容为a,替换内容为=a,如下图所示;

  点击全部替换,确定,完成操作。

  步骤6:选择性粘贴为值可删除公式,数据居中加边框,设置打印预览,效果正是我们需要的;

  结论:

  1、如果不是每行8个,只需要调整第一次右拉的个数即可;

  2、操作法的优势是容易上手,更适合新手使用;

  3、但是操作法也有缺点,如果数据不断增加,那么每次都要这样操作也挺麻烦,因此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公式的做法。

  二、公式法将一列数据变成多列

  还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,通常将一列变成多列会用到OFFSET函数,我们先来看看公式是什么样子的:

  =OFFSET($A$1,MOD(COLUMN(A1)+7,8)+ROW(A1)*8-7,)

  只需要将这个公式右拉下拉即可。

  OFFSET这个函数根据偏移量来得到一个新的引用(单元格或者区域)一共有五个参数,格式为:

  OFFSET(起始位置,行偏移量,列偏移量,高度,宽度)

  本例中起始位置为A1单元格,因为数据源都在一列,并且都是单元格的引用,因此只需要确定行偏移量即可,可以看到公式里只用了两个参数,第二参数是

  MOD(COLUMN(A1)+7,8)+ROW(A1)*8-7。

  单独将这部分显示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:

  说通俗点,就是A1向下1行、2行……等等的单元格引用。

  关于这部分需要一点数列构造的基础,不理解的话可以记住套路,想学习数列的构造方法可以留言,我们会针对如何在公式中构造数列来单独讲解一次。

  结论:

  1、如果不是每行8个,只需要将第二参数中的数字7、8做对应调整,例如每行是6个数据的话,公式修改为:

  =OFFSET($A$1,MOD(COLUMN(A1)+5,6)+ROW(A1)*6-5,)

  2、公式法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经验,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调整起来非常灵活;拓展性较强。

  看到这里,估计有些伙伴会想:如果数据源不是一列,而是两列或者三列,该怎么办?

  实际上,两列或者三列的数据源在平时工作中更为常见,例如下面这种情况:

  数据源有三列,我们希望变成九列(三组),这样打印起来就非常合理。

  对于这种问题,使用方法1介绍的技巧来实现就比较困难了,还是利用OFFSET函数来处理。

  三、对于多列数据源的处理方法

  公式为:

  =OFFSET($A$1,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3-3,MOD(COLUMN(C1),3))

  因为数据源不在同一列了,所以行偏移量和列偏移量都要考虑,因此用到了三个参数,第一参数起始位置还是A1;

  第二参数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3-3代表引用数据相对于起始位置A1的行偏移量,单独看的话效果为:

  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变化规律;

  第三参数MOD(COLUMN(C1),3)代表引用数据相对于起始位置A1的列偏移量,单独看的效果为:

  对于这种规律的掌控能力,决定了OFFSET这个函数的使用水平,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OFFSET函数令很多初学者摸不着头脑,学习起来始终不得要领。

 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学习OFFSET函数,只是学习这个函数的一个应用,就本例来说,记下公式的套路,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问题去修改公式后解决问题就足够了。

  学好OFFSET的关键在于对第二和第三两个参数的构造。

  比如上面的问题,数据源是三列,希望变成四组(十二列),第二参数需要变成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4-4

  对箭头所指的两个地方进行修改。

  而第三参数=MOD(COLUMN(C1),3)则无需调整;以此类推,只要数据源的列数不变,只需要调整上面提到的两个位置就行了。

  当数据源变成2列的时候,第二参数需要修改为INT(COLUMN(B1)/2)+ROW(A1)*3-3

  还是修改两个位置,C改为B,3改为2,

  同时第三参数列偏移量也要修改:

  =MOD(COLUMN(B1),2)

  也是修改两个地方,C改为B,3改为2。

  以此类推,如果数据源变成4列,则分别修改B为D,2为4。

  通过以上解释,基本可以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去调整公式的对应内容就可以了。要想彻底弄明白这里的奥妙,数列的构造方法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。

  上面就是小居数码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(把一列数据平均分配到多列)的全部内容,希望可以帮助到你,想了解更多关于数码知识的问题,欢迎关注我们,并收藏,转发,分享。

  94%的朋友还想知道的:

  免费的数据恢复软件哪个好(免费数据恢复软件推荐)

  Excel求加权平均的图文教程(Excel怎么求加权平均)

  简单的excel完成率公式,好用,值得收藏的数据(excel完成率用什么公式)

  excel算加权平均值的函数(Excel加权平均函数)



  155804
 

很赞哦! ()

随机图文